2023/09/01

2023年山路讀書會第11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05次)邀請函

 2023年山路讀書會第11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05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19」《荒裡拾荒(二)五術篇》

研讀內容:〈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一)〉P.281P.316

         〈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二)〉P.317P.326

  時  間:202372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M122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學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   老師曾提到的「法」有:

(一)〈初探法的研究可能性〉P.220P.227(含該文內提到的「法」)。

(二)〈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一)〉P.283:「從這些話我們可以瞭解:佛教從釋迦车尼之前一直到釋迦牟尼,在這中間最重要、最寶貴的一個經典、一個就是《般若波羅密多經》。」、P.286:「『般若波羅密多』把它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我們頭殼(腦)裏面的心念,但底下還要加一個字就是,亦即心念的……瞭解什麼是修道的一個。也就是說如果修這個,而且照他所說的這些都能做到的話,就可以得到活在人世間的一種智慧的法門……如果照這一套去運用的話,可以得到真正好的一個」、P.296因為他傳這個的時候,他是人。

(三)〈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一)〉P.288289:「就是達到知曉天、地、人、神、物、時空等的。其實這些就是《易經》中的八理

關於上述提到的法,請問大家對於以上(一)、(二)、(三)所提到「法」之觀點為何?其中(二)提到《般若波羅密多經》就是一個「法」,請問您的體會為何?(三)提到的「法」,請問此處的「法」=「理」嗎?如不同,要如何解讀?

二、   老師在書中P.281P.282:提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是他突破前一個很大的關卡,並提到「人生在世時如果沒有修行、沒有靜坐,單單靠做功德,頂多就到這個階段就停了;」請教靜坐朋友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及文中指的階段是甚麼樣的階段?

三、   「看」跟「聽」兩個動作常常是我們接收外界資訊的主要管道。兩種動作對您在思考的過程中有何不同之處?

四、   老師在「建構生命社會學7P.3237有關經文的詮釋中,其中P.37提到:「經文的詮釋還沒有結束,我們暫時打住,繼續進行和本文相關的討論,到此我們必須把『般若波羅密多』或『生命本體』拿出來討論。般若波羅密多是一種音譯,是神語中的一種,只要活性生理靜坐到達某一程度後,自然會有說出神語和寫出神文的能力,由這種能力便可知道『般若波羅密多』即內在主體,意即筆者所稱為『原神』。」請問大家:

(一)般若波羅密多是:

1.     腦、心、念、心念→心念的修到法→智慧法門:探討並研究自己的內在、頭裡面的心念的法門(建構生命社會學19P.285287)。

2.     神語(建構生命社會學7P.37)。

3.     內在主體,「原神」(建構生命社會學7P.37)。

這樣的統合是否合適?與學長或會友一起探討。

(二)有關神語與神文,其中,神文老師曾開課,能否在山路讀書會中討論了解,給沒有直接經驗的會友或年輕一代,知悉那是什麼?與學長或會友一起探討。

(三)想請問有聽過老師用神語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學長或會友分享一下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