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2023年山路讀書會第10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04次)邀請函

 2023年山路讀書會第10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04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18」《生命探索》

研讀內容:〈談神(五)〉P.212P.219、〈初探法的研究可能性〉P.220P.227、〈對釋迦牟尼的一些思考〉P.228P.231

  時  間:2023618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M122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美術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   記得《建構生命學30》〈面相學〉P.128老師論述「中央區」這個部位有提到:這一個區域它跟能量資訊、知識、速度、動作訊號這些東西的生命的這些活動有那麼密切的關係,那麼這些地方可不可能讓原神缺席?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這一些地方一定有非常豐富的原神結構在這一些地方,原神的工作在這些地,原神的功能在這些地方。再來這一些地方它有直接、間接都必須傳達到腦部或由腦部來指揮判斷的一些活動、工作,但是它有太立即性、太直接性的一些反應,……。所以腦部一定會有延伸出來的直接的一些結構、功能或者是抉擇、判斷的這些終端或者是前進的,或者是什麼……在這一些地方絕對不能缺席。

以上論述和今天研讀的〈談神五〉該篇章P.216提示的「事實上我們再冷靜地思考我們會發現,在我們身上意的產生很多時候是基於感官基礎的;但在我們頭部運作的部分大多已脫離了感官的基礎,然而脫離了感官基礎以後的意的產生和運作是依什麼系統,又是用什麼樣的能量來進行的呢?」這一段的內容是否有所關聯呢?

二、   〈初探法的研究的可能性〉文P.226有段內容:法,是生態和生命精微的能量、關係和文明,是自然演化形式、關係和動力的上層結構,是生命和生態的必然結構之一。以生命體而言,其生命的狀態、總體狀態就是以法的方式自然表現著。

    以上所謂的以生命體而言,其生命的狀態,總體狀態,就是以法的方式自然表現著。這段內容不知各位如何解讀?

 

三、   可否談一下學習活性生理靜坐之前,對於「般若經」這部經典的理解是怎樣?

四、   老師於〈談神(五)〉一文中(P.220)一開始就提到:「神,這種崇高的生命主體是否適合被我們人類拿來討論呢?……如果神是真實的生命主體的話,那麼我們更非加以討論不可了。……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才能進行對神的研究和理解呢?」文中從《般若經》開始切入,提到原神及原神在我們體內獲取能量的三大管道、「意」與「法」的對應關係、魔之為魔的因素之一、……等等。

經過多年的靜坐學習再次閱讀此文後,能否談談您對於「意」與「法」的對應關係的體會與認知?

五、   〈初探法的研究可能性〉一文中(P.225)提到:「我們的生命和生態中本來就有法的系統存在著,只是我們人類文明發展的關係,始終沒有把這一面相研究出來,……牠們透過法可以靠近人類、可以進出形色世界。當然我們形色的生命體也可以透過法進入非形色世界。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發展出法文化,所以我們一直生活在兩個世界而卻只知道形色世界。

請談談您對於「法」、「法文化」的認知,我們要如何發展或建構人類的法文化?

六、   〈對釋迦牟尼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老師(P.228)提到:「我透過《般若波羅蜜經》而全新認識了釋迦牟尼。」請問重新閱讀此文後,您對釋迦牟尼是否有重新的認識?又,P.231提到:「般若經為生命科學的思考和研究帶出一個寬闊的領域,但它的理論和邏輯基礎卻可以在《道德經》和《易經》中找尋,而其不足處則在山醫命卜相的五術整體學術之中可以補足。

請談談就您的認知《般若經》在《道德經》、《易經》和五術的理論和邏輯基礎是什麼?另外這三部經典與五術間的關係為何?

七、   生命探索()P.216中老師有提到「茶的好壞品論的方法很多,但如果用生命體直接去評斷的話,則可以從其內容內涵經人體內直接放送跑動的深度來評定高下」,請問大家在喝茶的時候如何品嚐茶呢?請大家經驗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