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10─活性生理靜坐》實際與理論(四)
序 ─ 挑戰癌症(P.1~P.20)
理論篇 ─ 從活性生理靜坐談整體健康(P.667~P.730)
時 間:2019年11月3日
地 點: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406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音樂欣賞或美術介紹
13:45~15:30 報告、提問、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1.第15頁:「所謂氣化系統,......。這是一個細微、獨立存在的系統,但卻和許多器官有關,⋯。同時它是一個半形色、半非形色的系統,本身雖然獨立存在,卻是一個相當階段性功能運作的中介性系統。」第17頁:「多數有機物質、食物亦多數有氣化系統,尤其是當它們衰敗的食物,都會相當明顯的表現出來,......」。綜上,請問您對「氣化系統」,曾有哪些思考和觀察,可以提出供大家討論?
2.第674頁:「…過去人類的知識活動曾有少數人邁入生命內在的研究,…近現代實證主義、科學主義、或工具性理性的知識活動,都是尋求外在客觀的知識。…向內的知識活動,一直處於弱勢的、非主流的,甚至被打入非理性的、不理性的、主觀的領域,在牆角的少數哲學、玄學或宗教的神秘的領域中抬不起頭的存在。…這方向活動的人們不是陷在權威中、不然就是陷在利益中,當然神秘性的麻痺更是其自限的原因。內向性研究或其知識是可以有方法的,可以非常理性的,且其所探討的問題往往是重要的、基礎的、和生命相關的。這方面的學術方法筆者已經創立,當然不同於外向性的研究,相當難以理解,但可以從實踐中逐步進入。筆者稱其為「主體客觀方法論」,有興趣的朋友請找筆者的著作研讀即可得知。」
請發表對「向內的知識活動」、「主體客觀方法論」的生活實際體驗與看法。
3.第675頁:「要瞭解睡眠必定要由內向性的方法來進入。…睡眠就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只要有人能能培養起內向性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即可對之進行研究。…睡眠的時候,人類內在至少在從事兩種非常重要的活動,一則為能量精緻化的系統把經由胃腸消化系統而來的初級能量,加以精緻化提煉和製造各種體內所需的精緻化能量;其次是生命體內的原神開始進行其生命性的許多活動。…」老師創立「活性生理靜坐」,深入研究「向內的知識活動」稱其為「主體客觀方法論」。他舉睡眠為例,談及要瞭解睡眠必定要由內向性的方法來進入。
請談談您對睡眠研究的「內向性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及體驗。
4.第682頁:「…禪和冥想會是靜坐的一種嗎?靜坐是暫時中止外向性社會活動,以從事生命內向性、內在性相關的活動。因此,禪和冥想當然是靜坐的一種。只可惜這些系統均沒有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因而只停留在自由心證的階段。」「禪宗所用的方法乃是『悟』,『悟』即是用我心想,當然他們預設我心必須是一個成熟的、平靜的、無貪私的,但這些都是程度性的、相對性的,如何去面對無涯的自然界、生態界、生命界和絕對單一的真理呢?佛教由般若波羅密多經而知要「觀」,可是沒有能力和方法還是「觀」不出個所以然來,「觀」變成不是知識的方法,而是輔助壓抑的意念、思想的觀心觀鼻的負面功能。…。」
試問如何以「觀」的方法,在知識、健康、真理、生命內涵上,有突破性的發現或建立?
5.在第705~707頁中老師講到活性生理靜坐的實踐方法,方法很簡單,難的在關竅系統的開啟,難在生命內涵的難以認知和系統的細微和複雜,但又說關竅開啟後,每天撥時間靜坐即可。雖然這樣講好像很簡單,但是如何在這每天靜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