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一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24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5」《活性生理靜坐─實際與理論(一)》
第1版〈理論篇 三、生活與靜坐〉P.483~504頁
〈理論篇 四、生命與靜坐〉P.505~518頁
第2版〈理論篇 三、生活與靜坐〉P.421~438頁
〈理論篇 四、生命與靜坐〉P.439~462頁
第3版〈理論篇 三、生活與靜坐〉P.427~444頁
〈理論篇 四、生命與靜坐〉P.445~456頁
時 間:2018年7月15日
地 點: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301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P.427提及「生活是生命內涵的的外化和延伸、展延的空間、關係、活動……。」此處生命內涵指的是甚麼呢?
二、P.430提及「生命是生活的主體,生活是生命的工作;生活豐富生命,讓生命成長;生命成長反過來拓展生活、開發生活。彼此互為價值、互為目的,而使生活和生命成為兩個並存且合一的世界──一直並存著既合一又分離的同一世界。要理解這句話必須更深入去理解生命,甚至對原神的世界加以理解後才能徹底」那麼,生命是甚麼呢?如何能拓展、開發生活呢?在P.447~P.449提到人體除了形色可見的生理結構系統之外,還有一個非形色的生命現象和系統,稱之為原神。「……許多超越形色世界能力的表現,可以因為生命體兩大系統的完整合一、體現和充分能量的補足,而更完整、更具體、更有效益,對生命更有價值地體現。」
有這部分理解之後再看P.442「因此,健康的生命便要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便要積極努力地去參與、規劃生活的每種情境、工作、知識、內容,並認知生命、養育生命、豐富且成長生命。為此我們必須重新研究生命、生活和責任。活性生理靜坐可以讓人簡單地開始從事這些活動,在結合生理和生命本體並展現出來的狀態中,去從事生活、工作、研究、反省的工作。」
看來似乎多靜坐並在靜坐的狀態中去思考然後付諸行動,就可以較健康積極的經營生活。學長們可否分享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