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路讀書會第九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22)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7」《民間命運觀與媽祖神格的建構(中)─生命社會學的研究》〈第貳章 主體客觀方法論〉P.19〜46
時 間: 2018年6月3日
地 點: 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關於內在客觀的一些問題,P.28「內在客觀是人類生命中普遍共有的基本生命能力和經驗累積能力共同逐步形成的。」這裡所說的基本生命能力是什麼呢?又是如何與經驗累積而形成內在客觀?P.31「這種內在客觀性也有它的限制,因為它依賴的是個體的內在主觀能力和外在客觀能力……」,內在客觀又是如何依賴個體的內在主觀能力和外在客觀能力?是否可以請會友們就這個部分分享一下個人經驗?
二、在P.15老師提到主體客觀方法論是「一種把感官功能加以訓練並提升生命本體的能力……」P.27「感官能力會隨著每個人的能力、健康狀態、存在狀態……而不同。且感官能力到底有多大,可否訓練、培養呢?或者,感官能力到底潛藏到什麼程度呢?」另老師也在文章中提到《般若波羅密多經》中的「五蘊」。試問感官能力與主體客觀方法論存在著什麼樣的關聯?又要如何訓練以及提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