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

2017年山路讀書會第七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00次)邀請函

2017年山路讀書會第七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00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3」《民間命運觀與媽祖神格的建構(上)啟肇篇》
研讀內容:〈第六章 廟史〉P.175196
時  間:2017423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報告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本文第176頁,書中提到:「廟是給誰住的呢?給神住的嗎?不一定,因為很多人和鬼都一樣住在廟裡
問:我們這裡有誰曾經住過廟或參加過廟會活動?我們要如何去認識廟,如何從這些過程知道被不法的非形色主體修理?如何提升這方面的認知能力呢?
二、老師在書中第178頁,談到:「中國人非常自私的指他人過世的祖先為鬼的概念,……尤其是指自己家人以外的所有死人和在世時品行道德太差的人死後都以鬼稱之,且德性越差的越被詛咒成惡鬼,連帶還活著的壞人也被稱為『惡魔』或指稱鬼。
問:而我們一般人也有認為自己過世的親人會去當神,而別人的親人死去是當鬼,在本文之中老師還提到許多受訪者對親人描述有些是有影像,有些是聞到味道,這些訊息表達什麼呢?
三、書中第191頁,「再回到我們的主題『廟』來看,它便是人類學習道的最佳場所。因為道是公開的真理,必須在公開的場合來和神和其他人一起學習。所以廟是公開學道最好的場所。家庭是道所寄存的最小基礎單位,在其中保障人可以完全地成長以實踐道和傳習一部分的道。……其次學校也是道的學習場所,但學校是人與人互相學道的地方,是長輩們從廟裡學到道以後,再適度適量地選擇性傳給下一代以養成下一代的地方。」

問:我們學習活性生理靜坐是由自己開始到家庭單位的構作,再透過多數人的一起討論問題,由山路讀書會安排集體活動到定期開會討論,這些是否也是學習道的一種呢?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從多方向、多角度凝聚問題意識一起找答案,這些年來對參加討論的靜坐學員是否有不同的收穫?或是經過例會討之後改變原本的想法呢?還是仍在醞釀等待問題的凝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