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書目:八月擴大讀書會專題研討延續討論
時 間:2019年8月18日
地 點: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406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
12:45~13:00 報到及靜坐
13:00~14:50 主持人引言、提問討論與雙向交流
14:50~15:0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00~17:00 山路生命學術基金正式立案之發起人會議
1.大家是否有一個共通的經驗?在炎炎夏日及冷冽寒冬,卻有不一樣的飲食需求。一樣的運動量後,夏天似乎比較吃不下,有時喝喝果汁飲品即足夠了,而冬天比較容易肚子餓,吃得也較多一點。在不同的陽光溫度下何以我們有不一樣的生活型態?或著因為冬、夏陽光中的質地不一樣,我們汲取所需能量的來源也不同?
2.在《建構生命社會學25—— 基礎面相學(一)》p.65提及太陽穴,老師闡釋:「……結果太陽穴在兩邊,這就是人類的生命已經進入一種階段,就是說他和陽光之間的關係不是像這種(置於桌上的植物),直接、越大量曝曬越好,但是一樣很需要陽光,那麼人類要去面對陽光、獲取陽光的時候,就要透過智慧了,所以它躲在旁邊。」請試著討論分享經驗及對於這段話的理解。
3.十幾年前在東海球場時常可見當時懷孕的學員讓孕肚露出來曬太陽,此對懷孕的婦女及胎兒有何助益?嬰兒出生後多久才適合曬太陽?
4.我們瞭解也認同太陽是地球能量的總來源,也知道曬太陽的重要性。在各位的自身生活經驗中,請問是否有發現或遇到身體狀況是不適合或不能曬太陽的時候嗎?請提出經驗或看法來討論和分享。
5.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分辨、認識或定義「有機磁、電」和「無機磁、電」?
6.地球上曾出現最高溫為攝氏71度,我們要如何擴充對熱的適應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