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6

2019年山路讀書會第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34次)邀請函


2019年山路讀書會第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34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7─民間命運觀與媽祖神格的建構()
            ─ 生命社會學的研究》附錄一 初談思想的生命基礎(P.123~P.145)
  時  間:2019317  
地  點: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406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音樂欣賞或美術介紹
          13451530  報告、提問、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初談思想的生命基礎文章 P140:....在生命結構功能上思與想兩者有些差異,思這個字我們將它用在生命體長期成長過程中自然養成的內在能力,想則是在思的內在結構和能力之上再加入經驗、現象和資訊等而進行的比對、考慮和參照等。」以上文章內容個人覺得當自己在思考的時後比較能感受到「想」這個過程但思則不那麼具體可以掌握,不知各位靜坐朋友是否有這方面的見解或體驗?

二、在本篇文章第一句話「思想是人類最需要的智慧」而老師也鼓勵我們要增長智慧,因此我們是否來談談學習活性生理靜坐之後,除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相信都有改善,那在「思想」方面是否有改變或是增長呢?

三、老師在p. 136頁中提到:「…要研究思想的問題或人類思想要臻於理想境地,對於非形色層面的學習、理解和建構等是絕對不可少的。…」不知道大家對於非形色的了解有多少?可否就自己本身的理解來淺談非形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