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五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28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5」《活性生理靜坐─實際與理論(一)》
第1版〈理論篇 六、談人(二)〉P.533~541頁
第2版〈理論篇 六、談人(二)〉P.463~470頁
第3版〈理論篇 六、談人(二)〉P.469~475頁
地 點: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301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介紹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和提問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在談人(一)裡老師首先指出:知,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的非生理性最關鍵因素,接著對知做某程度性的定義與深入的探討後,提出了知的基礎――智慧生理系統。亦強調人之所以為人,不同於其他動物者,在於他有「智慧生理系統」。
本章延續談人(一)的討論,文中提到智慧生理系統如何依賴一般生理能量與一些非形色的智慧能量始得以運轉。在研讀過此段落後,針對上次例會提出的第二題討論議題,是否有不一樣的碰撞與思考?再者,無機放射性物質的照射、注射……,過度有機放射性物質的食用,現代科技所帶來的某些污染,皆會對智慧生理系統造成嚴重傷害。生活實際經驗中,是否有接觸到上述所提之有機、無機放射性物質……等等,您是如何面對與因應的呢?
此篇章老師先簡略介紹中西方對於人類知識活動的演進後,(P473)再次強調:「人之為人,最寶貴的在於人類有知的能力、興趣與努力,知識是人類偉大的成就,……。知識和學術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內涵高度價值、潛在智慧性和可能性的文明手段。……知識和學術的活動必須在生活的實際中來從事和實踐。」接著指出可透過活性生理靜坐於生活中啟動知識和學術性的活動。請就您個人經驗分享您是如何透過活性生理靜坐來從事知識與學術性的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