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路讀書會第五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18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15──生命探索之一》〈談神(四)〉P.164~189
時 間:2018年4月1日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在P167到169之間,老師將生命成長過程的「由小而大」粗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談論到開啟關竅學習靜坐之後,即使已經進入定型期的階段,以前沒有養好的部分就要重新開發一遍。試問各位學長們是否有過重新養成的經驗?在定型期之後,生命的重新養成是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或代價?
二、老師在P172談論到死亡是「由大而小」的生命過程,「在人死的時候原神急速地精斂而縮小,……」「……原神的主體這個部分,它會把命體、主體、本體的主體、原神體的主體急速濃縮統籌在一起成為新的永恆生命基本單位,然後極快速地離開人體。」從上述的段落,我們要如何理解及區分「本體的主體、原神體的主體」這些名詞的概念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