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2017年山路讀書會第二十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13次)邀請函

2017年山路讀書會第二十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13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4──基礎篇》
〈六、《道德經》之詮釋與反省(三)〉P.95114
時  間:2017123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報告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在《建構生命社會學4──基礎篇》〈四、《道德經》之詮釋與反省(一)〉中,老師對道德經的詮釋僅佔一小部分,並藉由P.56:「道即是真理」延伸出對十二理的討論與反省,一直討論到本章的主題對藝理、意理、炁理的討論,下一章即進入新的篇章〈談神〉,並沒有回頭再去討論道的內涵問題P.57),試問道的內涵究竟為何?
二、P.54文中「《道德經》一名可解析成道、德、道德,……」,在〈《道德經》之詮釋與反省〉三章中僅對道與十二理進行討論,對於德及道德的部分並未提及,請就個人的經驗或理解進行探討。
三、本章討論到的藝理與意理,似乎都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產生社會性的差異,在其背後是否有不變的內涵或真理?
四、P.111討論到炁理,請提出您對炁的經驗談或理論探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