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十四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90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初談反省篇(貳)》
研讀內容:〈四、從生命社會學談地獄遊記〉P.111~132
時 間:2016年10月02日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介紹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報告人報告與雙向交流
15:30~16:0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書中P.113提到:「……他發現中國人和東方人所談的地獄,西方人並沒有,西方概念上第一次出現地獄是在但丁的『神曲』中。他認為這可能是西方人有『已所欲施以人』,而中國人有『已所不欲勿施以人』的觀念的影響。」以上兩種不同的待人態度,何以會因此造成東西方地獄觀念上的差異,可否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地獄遊記》一書,其動機與目的如果是以教化人類為出發點的話,顯然效果不彰,因為社會治安問題仍層出不窮,所以想藉此機會進一步探討現今頗受爭議的問題,即弒親免死,其原因是還有其教化的可能。如果站在生命社會學愛惜生命的角度,不知靜坐朋友您們的看法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