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1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七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3次)邀請函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七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3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 初談篇(壹)》

研讀內容:〈三、由生命社會學談哈伯瑪斯與年鑑學派的某些問題〉P.6776

時  間:2016515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P.70哈伯馬斯談溝通時,分為個體與內在自我,與歷史文化、和集體性社會、政治性的溝通。這些溝通都非常需要有一些生命、理論、社會性的基礎,……」就溝通而言,試問「溝通」要具備哪些條件和基礎方能達成有效溝通?生活中面對衝突事件時,個體與集體生命如何進行溝通以解決問題?

二、P.72:「布勞岱把歷史時間分為長時期、中長期、短期三種;相對映於時間的則是社會歷史的結構。P.74:「哈伯馬斯把理性基礎往行動個體和情境中找時,年鑑學派卻近乎要放棄行動個體的條件,而尋求歷史性集體巨型結構間的條件與情境說明、解釋!」我們能否試著由年鑑學派的史觀來看看中國和台灣的過去,以及我們所處的年代,並試著加入生命性的考量,重新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作一些思考性的定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