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4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五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1次)邀請函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五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1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初談篇》

研讀內容:〈序〉、〈 一、從生命社會學談古典社會學──馬克思•韋伯•涂爾幹的一些反省〉P.147

時  間:2016417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介紹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在P.1〈序〉中「本書中先收五篇相關系列的文章,以彰露生命社會學所可能的領域。」相較於文章,《建構生命社會學 初談篇[壹]》一書的封面、封底,有一些文字及圖示,除了老師曾在《山路報導》22期(詳參267頁)提到的部分說明外,您認為其中可能還有何意涵呢?請分享您的想法。

二、老師在《建構生命社會學 初談篇[壹]》,先粗略就「生」與「命」做一些詮釋、反省、批判;並且以西方三位宗教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涂爾幹等的學說理論中,探討他們對「理性」與「知識」之定義、於社會發展歷程所扮演之角色與重要性之論述等,進行批判與解構。而社會是由個體與集體所組成,在讀了這一篇文章後,您認為「理性」與「知識」在一個社會中,對個體生命與集體運作當中所呈現的內容,或可能的影響有哪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