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路讀書會第十六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5次)邀請函
研讀內容:《懷樹又懷人》
時 間:2015年11月1日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本書的時代背景是從日據時代、台灣光復,一直到二二八事件,記錄了當時台中地區的社會情況。其中很大的轉變之一,便是作者這一代從接受日文教育,日常生活習慣使用日文,轉變成為開始學習中文,也有幾位國文老師深深影響了作者。而作者父親的朋友中,也有相當戮力於推廣中文之名人,甚至推廣台語文字化,可看出當時社會上對於中文的教育與推廣是相當努力的。大家認為到了2015年,台灣社會對於中文是否仍有那麼重視?學校中對於中文與文學的教育是否還是真正具有紮根效果?大家對於學習文言文的看法如何?
二、本書的另一重要部份,在於呈現了那段時間,許多人爭取民族或政治自由的思想與實際作為,包括對日本政府爭取權力的民族運動,或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發生在社會上不同規模的民主運動,書中有相當多相關的記錄,例如徐復觀的民主形式與內容、蔡培火與葉榮鐘等五人共著的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林獻堂的請願運動等,都顯示出當時社會菁英在爭取政治權利上是有自己的想法與努力的,無論做法是溫和還是激進。而台灣光復至今已70年,各位對於台灣目前的民主與政治發展有何看法?台灣的民主在形式與內容上,是否已具備單一形式多元內容的特點?台灣接下來的民主又該如何持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