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2

2006年第四次例會邀請函

 山路讀書會 九十五年度 第四次例會
       (總例會次數:第190次)
    邀 請 函
討論書目:《荒裡拾荒(二)  五術篇》<人生於天地之間(上)--山、醫>
時  間:2006年3月19日
地  點:台中市西屯路二段200號(台中學苑)
例會程序:  12:50~13:00 報到和音樂欣賞      13:30~13:40 會務報告
13:00~13:10 主持人引言          13:40~15:00 內容討論
13:10~13:30 導讀                15:00~      經驗交流
討論議題:
一、關於山
1.在本次討論的書目中,老師提示到:「第一,山是天地定位。第二,山是無窮(無限)的真理。第三,山是一種禮儀。第四,山是規範。第五,山是靜坐。第六,山是開啟天地宇宙之間的智慧、能力和技術。第七,山是敬拜天、神、上師、老師、祖先、恩人。第八,山是與天、地、神、人合一而活。」
請問您對於「山」有什麼樣的認知?或是您認為「山」是什麼?


2.2003年7月7日、8日之「地理學大要」戶外教學活動中,老師提出了「朝山」概念。請問您在參考相關文章或參與這次活動後,是否能理解、認知「朝山」所代表的意義呢?「朝山」的動機?如何「朝山」?以及能否比較「朝山」與一般所謂的朝山有何不同?
二、關於醫
「……所以我們這個學術是要基於活性生理這個基礎來研究,再配合靜坐才有辦法了解的……」(P.40後面)「醫除了是一種學術之外,它同時又是一種技術」(P.41)
請問大家,在老師離開形色世界之後的這一段時間,或許我們每一位都還不能夠稱為一位醫者,但當您個人在面對調整時,您運用了哪些觀念?又是如何對應或處理的呢?


參考書目:《荒裡拾荒(二)  五術篇》、《山路報導20》(地理學大要報導)、《山路報導21》(地理學大要戶外教學)《生命探索(二)--談醫者(一)、(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