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6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5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21」《解惑集2002》
研讀內容:〈我們面向婚姻與家庭的一些問題╱訪談篇〉P.96~P.161
時 間:2025年5月4日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22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音樂欣賞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詹OO 報告人-許OO、陳O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目前台灣社會除了面臨高齡化問題之外,少子化的情況也日益嚴峻。即便過去曾出現「龍年寶寶」熱潮,如今也已完全退燒。這樣的趨勢會帶來哪些衝擊?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二、過去有不少人選擇不婚不生,也許是受到單身主義風潮影響,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更自由、更酷。然而,現在越來越多不婚不生的現象,背後似乎反映的是現實層面的壓力——缺乏合適對象、生活成本過高、工作過於忙碌等等。這些究竟是藉口,還是反映了真正的社會困境?假設現在有一位渴望建立家庭的人,他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
三、經統計,臺灣在2024年共有5萬3469對夫妻離婚,創下2019年以來新高,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二[1]。其可能的原因?請問您的看法。
四、今天世界對「性」的觀念比如同性戀、性開放、性自主……(國小四年級的教育:性交、避孕、墮胎……;教「人與性的關係」但是沒有教「生命與性的關係」),假設有一天跟青少年談論這樣的話題,以學習生命社會學的知識跟他對談,而他說:「你跟不上時代!」,請問如何回應?
五、P.100 「……個體在到達適婚年齡之前,就應該把這方面也列入生活、生命經營的一部分,也是家庭教育在這方面也應該在這個年齡未到之前或者這個年齡逐漸接近時就留意,這些都應該包括在教育裡面。……」
請分享在教育的過程中,有哪些項目、要件我們必須涵進去,期待往後面對婚姻時能用智慧跟努力去做一些抉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