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路讀書會第2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96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19」《荒裡拾荒(二)五術篇》
研讀內容:〈人生於天地之間(上)——山、醫〉P.9~P.44
時 間:2023年2月5日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學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
老師在書中p. 22以下提到,「山」的意義極為丰富,總共提示了八點的舉例說明,請問大家看了這些舉例後,對於「山」是否有新的認知?也可針對各個舉例說說你有什麼樣的認知?
二、
老師在書中p. 28提到:「第六、山是開啟天地宇宙之間的智慧、能力和技術。」請問大家,對颱風、水災要來時的感知、應變能力,和如何蓋一間陽宅、找什麼時間來入厝?此類能力的恢復是否有層次性、階段性的步驟?如何循序、按部就班,將我們忘記的、丟掉的能力找回來,再增強?
三、
老師在書中p. 32提到:「第七、山是敬拜天、神、上師、老師、祖先、恩人。」請問大家,報恩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本來就有,老師在此處特別強調的用意為何?
四、
老師在書中p. 43提到:「人最有價值的就是你靜坐時所吸收的能源,所有吃進去的東西的能源,可以供應全身的生理、你的腦部、你的智慧、你的原神都可以得到,不但可以得到又可以儲蓄,那是無限的價值,所以你這輩子做人是非常有價值。」請問大家如何理解此話的意涵:「不但可以得到又可以儲蓄」?
五、
老師在書中p.36的內容,我們已知活性生理學和目前科學上生理學的不同,但生活在這個社會結構當中,中、西醫等才被視為是「科學」的根據,一切結構依此而行,面對到結構的壓迫時,個體應該如何抉擇?集體命運如何被影響?(例如:請病假需要有就醫證明、兵役的要求開刀檢查、孕婦生產被迫符合醫院的程序、公司學校要求施打疫苗才能上班上課、部分國家如新加坡禁止土葬……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