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2021年山路讀書會第十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76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15」《生命探索之一》

研讀內容:〈談原神(一)〉(四~七)P.362379

  時  間:20211121

地  點:東海大學產學大樓ICE201階梯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

 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音樂欣賞或美術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文中瞭解到,我們內在生命儲存了很多的能力,比如生命拳、舞、寫原神的文字、說唱原神的語言、歌謠等。但是這些能力要加以開啟才能顯現出來,然而以前有老師幫忙,像是打拳,每當讀書會辦戶外活動,老師都會教我們打拳。但是現在沒有機會再請老師幫忙之下,不知靜坐朋友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是否也會打拳了?若有的話可否分享其過程?

 

二、從老師的相關著作曾讀到,當學習者健康逐步恢復,原神活潑起來,會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於這一部分,走在山路的朋友們是否有所體認

 

三、這二十年來,活性生理靜坐的學員裡不乏認真從事靜坐、閱讀、討論,積極經營生活與生命的同學,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確切的感受到自己原神的存在,或是較少非形色方面的經驗,例如對食物和地理能量的感知、不法非形色生命主體的侵擾等等,且也不是所有學員都順利地啟動生命拳和生命舞的學習。

        似乎這中間就是存在著什麼,也可能因為碰觸不到原神和非形色等面向,許多靜坐學員漸漸遠離。按照老師書上的說明,只要依程序規範開啟關竅,隨著各種形色、非形色能量的補充,原神就能慢慢活潑起來並逐漸修復和成長。那麼到底是什麼問題讓我們無法進一步突破這個障礙呢?是欠缺了哪一方面的條件?或是觀念、方法上有什麼錯誤或需要修正的地方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