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七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430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9」《破除魔障(一) 活性生理靜坐─實際與理論(三)》
〈理論篇 談人(四)〉P.1013~1022頁
時 間: 2018年11月18日
地 點: 東海大學省政研究大樓PG406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介紹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和提問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本篇第1015頁提到:「這些開放性和封閉性是生命的本質,其方向、種類、範圍和意義等則隨著總體和個體的能力而有差異。」此處的「總體」指的是什麼?
二、本篇第1019頁提到:「原神是一種生命的主體」,言下之意代表生命的主體有很多種。第1015頁則提到:「主體則是一種在個體去意識到其某種存在之後才發生的」以及「最後才意識到的可能是思想上的主體⋯⋯比思想文化上更晚意識到的卻是最基礎、最根本的生命性主體」。此處的「生命性主體」指的是原神嗎?那麼「思想上的主體」指的又是什麼?
三、本體和命的關係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