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1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9次)邀請函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89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初談反省篇(貳)》

研讀內容:〈三、台灣民間信仰的一些概念性反省〉P.95110

時  間:2016904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美術介紹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60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600163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報告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1.          在過去宗教活動所設計的路線是配合政治及軍事考量,演變至今宗教活動已變成是經濟考量,甚至在政治人物的操作下莫名的被變成一種全民運動,其活動舉辦的背後商機龐大。試問在這被過度的塑造環境中,我們該如何去正視它對周遭人們的影響?

2.          在寺廟充斥的環境中,冷不防就會被不法非形色欺負,做為活性生理靜坐的一員,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至於在面對被不法非形色生命主體欺負時,能快速恢復或是能直接化解。

3.          書本中談到台灣的宗教信仰缺乏宗主性,試問何謂宗主性?如果當初有宗主性今日的台灣宗教信仰是否不會像現在這樣狂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