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9次)邀請函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三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9次)邀請函

 

研讀內容:「建構生命社會學34」「思想與方法(三)」《讀一本書 懷樹又懷人》

〈討論(三)〉P.159P.234

時  間:201636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P.208:「……觀是第一層,再來是用照,……要能夠觀,要有觀的能力系統,……以你們目前來講,你不要培養,    你只要把它發現出來就好了。」觀的能力系統你找到了嗎?它屬於智慧能量裡邊的哪一種?

 二、P.176:「經濟的發展絕對必要,但是發展又帶來人類社會那麼大的問題,那怎麼辦?要怎麼發展?   就以智慧型手機而言,他不斷的創新,是現代人普遍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用品,更是許多年輕一代的娛樂必需品,在這樣的市場製造機制下,人類社會會怎麼發展?

三、當我們閱讀《懷樹又懷人》一書中的每一個世代(如林獻堂的世代;莊垂勝、陳滿盈、賴和、徐復觀、葉榮鐘等人的世代;林莊生的世代),觀察他們在「度」過變局的過程中的所做所為時,我們如何努力以多元性的、以生命為本位來思考、反省與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