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二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8次)邀請函


2016年山路讀書會第二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8次)邀請函

 

研讀內容:「建構生命社會學34」「思想與方法(三)」《讀一本書 懷樹又懷人》

〈討論(二)〉P.97P.158

時  間:2016221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P.105提到中國的《道德經》與《易經》出現的比儒家思想來的早,但因漢朝獨尊儒術的政治策略,導致這些文化思想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觀,現今社會我們的主流思想是什麼?台灣的文化又是什麼?是不是還有很多很有價值的文化思想沒受到重視?

二、書中提到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犧牲掉許多知識份子,古今中外歷史都有記載類似的事件。就中國來說,從古代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近代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很多社會菁英遭受迫害導致學術失傳等等。從非形色面來看,這些事件背後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三、P.107提到對祖先的追思包括對自己生命負責以及將祖先成就發展出去;喪禮應該莊嚴、隆重、簡單。人壽終正寢後,下葬的程序最好合乎地理、天理、人理等的生命規範讓該生命體自然成長,請大家談談對葬禮的經驗或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