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路讀書會第十一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70次)邀請函
研讀內容:「建構生命社會學33」《感受之旅》〈感受之旅(一)閱讀寺廟/科學史問題〉P.139~P.208
時 間:2015年7月19日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跨越鴻溝進入非形色生命世界並創構生命社會學是老師今生今世非常偉大的成就,然而我個人認為老師對生命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發現並破除危害人類、阻礙人類進入非形色世界的魔障。跨越鴻溝是泛泛之輩如你我所夢寐以求。老師很認真教導我們,培養、提升我們的生命能力,協助我們尋夢。思想與方法的訓練正是很重要的培養能力的基礎。閱讀寺廟是思想與方法的一堂課,其意義是直搗魔所盤據、操控人類、欺侮人類之處抗議其不法行為,並體驗感受非形色世界之種種。而今,活性生理靜坐這一社群既不再有思想與方法的課可上,也沒有破除魔障的處理可觀摩學習。請問你現在還持續自我訓練思想與方法嗎?還保有認識非形色生命世界的熱情與企圖心嗎?如有,這股力量的來源為何?怎樣的方式前進?如沒有,現在持續學習生命學術的動機與意義又為何?
老師的碩士論文是以科學史為體材,老師所開的思想與方法課中,也不乏以西洋哲學史及年鑑學派的史學做為教材或討論題材。從史料與史觀研習可以養成何種知識能力?對研習生命學術有何助益?
在這堂課老師有提到研究馬醉木的過程,告訴我們一些研究的條件與方法。且讓我們來閒聊一下,你(妳)個人曾否有過認真去研究某一物、某一事的特殊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