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路讀書會第五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364次)邀請函
研讀內容:「建構生命社會學32」《尋河之旅》〈續談思想史上的問題〉P.147~209
時 間:2015年4月19日
地 點:東海大學企研中心ICE204教室(臺中市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00~13:30 報到及音樂欣賞
13:30~13:40 主持人引言
13:40~15:30 討論與雙向交流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經主持人及提問人等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p.177「……,知識愈來越發達,人類的能力好像越來越強……但是,那麼多人生命、生活暴露在那麼窮困、那麼危險、那麼沒有保障、那麼可怕的一個環境底下,知識、技術這些東西到底是帶給人類幸福,還是帶給人類可怕?......」。p.197「……其實很多人類思想的過程,不要說宗教、不要說政治,思想裡邊都經常形成一個什麼?專制、獨裁、壟斷的一個思想……」。
現今的社會中,知識越來越龐大,技術越來越發達、但許多這樣專業知識是被建立、壟斷在大型企業(如科技公司)或是權威機構之中(如政治、醫療體系),並且漸漸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形成一般人無法輕易去窺探其中的專制知識。究竟這樣的知識爆炸及單一大型企業坐擁龐大專利技術的時代中,請問:
1.
我們要如何去切入思考、批判這樣的專制知識背後對我們有何影響?
2.
我們要如何去面對及因應這樣一個快速知識爆炸的時代,有人選擇全面接收,有人選擇保持現況,是跟上腳步,還是以何種方式來調整自己與大環境的步調?
3.
是主動式的接納? 還是被強迫性的接受?
二、p.187「所以,實證論怎樣,第一個,它要尋找經驗的通則,經驗有沒有通則? 每個人在這個經驗上面都必然會這樣子的……」
試問: 在生活之中經驗究竟有沒有通則?
1.
如果有,是否可直接複製套用或標準化他人經驗流程來解決自己所面對的任何問題?
2.
如果沒有,經驗是否就喪失參考及流傳的價值?
3.
如今現實社會之中,我們常常需要學習以經驗為基礎漸漸形成的標準化作業流程(SOP),這樣的SOP是否也是經驗論建立知識的一種方式。
4.
而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樣的SOP,並以何種態度去學習這樣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是否會因為標準化而喪失自身思考的彈性及發現另一種角度觀點的可行性。
三、p.154「如果從知識的角度來講,就是說你要追求一個真理,一定要去經驗,一定要去實事求是;但是人類的知識系統裡邊,相當龐大的一面,很多是不允許你經驗、不允許你實事求是的。……」請問:
1.
文章中所言在人類知識系統裡面,有相當龐大不允許你經驗的一面,在此是泛指為何?
2.
在無法經驗及實事求是的前提之下,我們如何去面對及定位這些被建立起來的知識。
附錄一: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波蘭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義大利
克卜勒 Johannes
Kepler 1571~1630,德國
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克卜勒定律,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發明了一種改進型的折光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
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法國
洛克 John
Locke 1632~1704, 英格蘭
牛頓 Isaac
Newton 1643~1727,英格蘭
休姆 David
Hume 1711~1776,蘇格蘭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國
瓦特 James von
Breda Watt 1736~1819,蘇格蘭
馬克思 Karl
Marx 1818~1883,德國猶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