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7

2007山路第一場擴大讀書會寫作方向參考



2007山路讀書會第一場擴大讀書會


研討主從活性生理靜坐的體現──談日常生活禮儀


各位山路讀書會的會友暨活性生理靜坐的朋友們大家好:



2007年山路讀書第一場擴大讀書會,我們除了期待和感謝您的來稿之外,並嘗試提出以下的參考面相,希望方便你(妳)文章的構作、多少有所助益。



當你(妳)看到這一次山路讀書會擴大讀書會的研討主題──「從活性生理靜坐的體現──談日常生活禮儀」,你(妳)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啊!這有什麼好談的?或是:哇!這要怎麼談嘛?還是……!無論如何,這一次山路讀書會擴大讀書會,我們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到「日常生活禮儀」之上。



「活性生理靜坐的體現」是基調,也就是說:這個研討主題主要是以活性生理靜坐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實踐暨體現為基礎;在個別行為能力與行為責任的落實過程裡,關於「日常生活禮儀」的種種面相,在在值得我們探討,於是凝聚形成──談日常生活禮儀」的研討方向。



「日常生活禮儀」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或諸多體認等,對「禮儀」的詮釋與見解自然不盡相同,甚至大異其趣。禮儀是一種實質規範或是一種形式制約?它是自然而然,或是強制約束?對於「禮儀」,甚或「規範」,我們會不會置身其中,卻又莫名所以?



針對個人的認知面相,你(妳)可以擬訂合乎自己發揮的「禮儀」主題。比如:針對父母子女,乃至夫妻相處──談「家庭生活」的禮儀;針對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之間相處──談「輩分倫常」的禮儀;針對職場同事之間相處──談「職場共事」的禮儀;甚至開車行路都必需講求「公共秩序、公共行為」的禮儀……,諸此種種,都可以是構作文章的主題。



一、你(妳)覺得「禮儀」是什麼?或者什麼是「禮儀」?換句話說,你(妳)對「禮儀」的認知是什麼?「禮儀」就是禮貌儀容嗎?或者「禮儀」其實是禮節、儀式之謂?或者,「禮儀」是……。



二、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妳)真正去關注日常生活禮儀?從那個時候起,你(妳)所認知的「禮儀」是什麼?以及學習與體現活性生理靜坐的前後,你(妳)對「禮儀」種種有沒有什麼不同的體認?



三、有人說:「禮」是內在修養,「儀」是外在行為;所以,「禮儀」是蘊於內而行於外的涵養修為。古今中外,「禮儀」繁複而多元,因人、因時、因地……而殊異;有謂「禮多人不怪」,有人則說「禮多必詐」……!你(妳)覺得「禮儀」是主動、被動,或是互動展現為宜?



四、所謂禮者理也,儀者宜也;合理合宜的行為舉止大抵就是合乎禮儀,有「理(禮)」走遍天下,無「理(禮)」寸歩難行!那麼,「禮儀」是一種主觀的認定,抑或是客觀的存在事實?你(妳)的看法如何,為什麼?



五、在日常生活人與人相處當中,我們往往不自覺地流露出習以為常或理所當然的一面,很容易展現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等;由於這般不經意的「自然流露」,一方面益發突顯個人真實與真誠的面相,但另方面卻常常不乏「有失禮儀」的抱怨與顧慮!面對諸如此類的狀況,你(妳)都是如何自處或調適?



六、生命規範和生活禮儀種種?(請參閱《建構生命社會學 初談篇(壹)》〈五、由生命社會學談五術〉、《山路報導16期》〈規範與禮儀座談會〉內容。)



七、在你(妳)的靜坐過程或生命學術的場合中,會自然的做出禮拜的動作;這些或是習慣性的或是發自內在的動作,它們代表甚麼樣的意義呢?



八、其它。



且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充實擴大讀書會的內容與內涵。






擴大讀書會編組第一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