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6

2006第十二次例會邀請函

      

         山路讀書會九十五年度第十二次例會


       (總例會次數:第198次)


  邀 請 函


討論書目:《荒裡拾荒(二) 五術篇》<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二)>


時  間:2006年7月16日


地  點:台中市西屯路二段200號(台中學苑)


例會程序:  12:50~13:00 報到和音樂欣賞      13:30~13:40 會務報告


                       13:00~13:10 主持人引言          13:40~15:00 內容討論


                       13:10~13:30 導讀                15:00~      經驗交流


討論議題:


接續上次例會所討論的<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一)>,本次例會所


要討論的篇章--《荒裡拾荒(二) 五術篇》<解說《般若波羅密多經》


(二)>本篇章中的內容主要是解說經文中的「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


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在此我們謹擬出以下議題,期能與會友們共同


進一步的探討。


一、老師在推論哲理時,邏輯嚴謹,因而能將深奧理論化繁為簡,幫助我


們對生命學術的學習與認知,從般若蜜多經的解析可見一斑。我們如何引


用老師的哲理方式、邏輯概念來認識生命道理?例如:調整時,可進行


「生理」的解析;或可深一層的建構「 生理」的理論基礎,請各會友分享


這方面的經驗、心得。


二、從p.324「五蘊皆空」這句話是有很大的問題,「要達到這個空之前,


能思主體還存在。那五蘊有沒有可能空呢?五蘊是能思主體之一的人類的


生理、生命、精神、思考、活動、關係……一切的基礎之一。」請問各位


您認為「五蘊皆空」的「空」,有哪一些比較合理的解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