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11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40次)邀請函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11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40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八月擴大讀書會專題「淺談非形色能量」之延續討論

時  間:2025817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45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學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黃OO

各位會友大家好:

延續今年八月擴大讀書會專題研討「淺談非形色能量」,經召集人和組員對文章和當天討論內容進一步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開關竅之後靜坐者可以從自然界吸收大量非形色能量,請問大家覺得這些非形色能量的種類為何?是透過什麼管道或身體部位吸收?這些能量是否需要依附在形色的物質上?

二、據「建構生命社會學22」《活性生理靜坐》活性生理靜坐(五)〉P.192-195,得知這些冷熱就是特透過活性生理系統讓你知道,每個人的關竅系統開的數量、身體的健康、智慧等諸多條件不一,所以每個人取食同樣的物質,其在身體體內的運作不會相同。在本次活動手冊中,P.3148505562,等諸多文章都提到對植物的能量感受。所提到的對能量的感受有冰涼、熱、麻、刺、電等不同的狀態。請問大家這些感受的不同,除了身體本身的狀態因素外,與植物本身或其他可能的因素造成?請分享您的想法。

三、從事活性生理靜坐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每天靜坐。然而靜坐時間是否能夠長久,常受到身體結構不適,如腿部、膝蓋或髖關節及其他生理部位,酸、麻、疼痛等諸多不適而中斷。上述狀態在手冊P.7提到個人覺得與外在的非形色能量變化產生的影響較大,尤其是非形色能量的內容內涵有關。請問您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四、參閱本次邀請函所寫,我們的生命無時無刻與非形色能量進出交流。在手冊中P.8提到非形色能量進入到體內的非形色生命結構之後,有沒有可能是透過生理體我的消化、吸收、轉化、分輸後等等,提供給內在生命的主體結構使用。請大家分享您的想法。

2025/07/19

《山路報導61》 邀稿函

 

《山路報導61》 邀稿函

 

邀稿主題:從個人的觀察與經驗談水果的飲食與應用

各位山路讀書會及活性生理靜坐的朋友們大家好:

生活中,水果通常不是用來吃飽的食物,然而作為植株成熟孕育出來的果實,它富含有營養和能量,可食可飲,例如紅蘋果連皮一起享用可以攝取全營養的成分,有助腦部的發育,壓成果汁喝,能量補充更為迅速;水果還可浴,例如橘子浴、柚子浴,亦有以果泥護膚的做法。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水果可以享用,炎炎夏日可以選擇的品項更多,加糖、抹鹽也會讓享用水果的體驗更多元。例如有老一輩人在吃紅西瓜時喜歡抹點鹽,感覺更消暑提味;南部人會將黑柿蕃茄切片沾黑糖吃,據說可止咳化痰;而鳳梨煮水也是方便的日常飲品。水果亦可入菜,例如餐館常見的洋蔥番茄燉牛肉、橙汁魚片等,都是下飯的美味料理,搭配成水果海鮮拼盤更是多重滿足。

您有特別鍾愛哪一些水果嗎?在您的經驗裡您會如何挑選、使用它?您會如何安排它在日常飲食之中?飯前?運動後?臨時的補給?或者搭配菜餚一起食用?藉由此一與水果相關的主題,邀請您撰寫文章談談您的認知與理解為何?

 

◎截稿時間:20251031

◎收稿方式:可直接E-mail至 文編組 組長 周O蓬

f34881212@gmail.com

—誠摯邀請您參與這次寫作—

 

 

 

 

 

 

《山路報導》稿約

一、本刊為山路讀書會發之定期刊物,一二期,於每年六月、十二月出刊。

二、凡與山路讀書會、活性生理靜坐、生命社會學、個人經驗與思考相關之文章  皆歡迎投稿。

三、稿件應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以文書軟體MS WORD® 格式儲存成檔案。文稿字體不限,以12號字繕打為佳。

四、中文書寫標點符號格式:

1.    所有標點符號皆以全形顯示,例如使用「,;:」而非「,;:」。

2.    刪節號以六個小點、兩字元表示,即「……」而非「......」。

3.    活動名稱或需要用到上下引號時,統一以「」表示,而非“ ”。

4.    破折號請用「──」表示。

5.    書名號使用《》,章節號使用〈〉,例如:《建構生命社會學15》〈來來去去談兩千

五、文中若出現日期,統一以○○年○月○日表示,例如202223日或111 811日。

六、數字用語:具一般數字意義、統計意義者,或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較清楚者,使用阿拉伯數字,如100公尺、8公里……等。屬描述性用語、專有名詞、慣用語、或以中文數字表示較妥適者,使用中文數字,如二百多人……等。

七、頁碼均以P. ○○表示,例如P.128

八、引用文獻格式:

1.    引用他人文獻之字句,請於句末以上標之阿插入註解,註解請採隨頁註(即WORD中插入註腳之方式)。

2.    原文引用之字句請於前後加引號「」,且基於尊重原作者的出發點,引用的內文不得改動,同時請完整註明引用書目及頁數。

除非特殊狀況,否則使用「丰」而非「豐」,例如:丰富、丰盛。

山路讀書會 2026年元旦擴大讀書會 邀請函

 

山路讀書會 2026年元旦擴大讀書會 邀請函

研討主題:初探原神

原神,是學習活性生理靜坐的重要關鍵詞彙,在我們學習活性生理靜坐的路上,老師在相關書籍中提供許多資料讓大家理解原神。然而我們似乎還沒有一起探討過原神的這個議題。《建構生命社會學15生命探索之一》的〈談原神(一)〉中提到:「原神不遠,祂就在每一個人類自己的身上、自己的體內。(P.378),「以過去的歷史來看,人類從來不識有原神,一旦識得自己是原神卻已不復是人身。可是,原神卻是人體內龐大的體系,生命體內近乎是處處有原神,原神無處不存在的一種生命現實態。」(P.372)《 建構生命社會學 初談篇(壹)》提到:「從我們的這些經驗中我們發現,原神我本來就是我中的一部分,且原神我還擁有一種不同於各民族的語言,這種原神語言可以讓原神之間相互溝通。(P.99),「原神並不只生理機構而已,前段已談過,它還擁有語言和文字,而這些語言和文字都有它相當的功能和意義……(P.100)

 

因此這次擴大讀書會就以初探原神的主題,我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原神?有幾個撰寫研究方向供參考:

一、初探原神是主標題,副標題就由撰稿者依照自己的文章需求擬訂,例如:

(一)  老師曾經撰寫過《談原神()》的文章。書裡的內容,是可以進一步研討理解的。可以針對這一篇文章做閱讀理解。如:初探原神:《談原神()》之閱讀理解,或者初探原神:我對老師理論篇內容的理解

(二)  我們都知道原神有文字、有語言、有歌舞,有原神呼吸法,可以從我們體內原神外顯的現象為基礎,再對照老師的相關書籍內容,寫出自己的經驗。例如,初探原神:我對生命拳舞的理解,或者初探原神:我對原神呼吸法的理解

()可以針對自己的狀況,不管生理或特殊情況遇到的事件,提出您對原神的理解,然後再尋找老師書裡的相關理論篇做一對照,再進一步的詮釋討論,提出您個人階段性的想法。例如,初探原神:一段個人內在歷程的探索,或者初探原神:一段特殊事件的觸發等等。

二、直接以〈初探原神〉為題目即可,發表您個人對原神的理解和看法。

三、自行創作相關題目

溫馨提醒:請大家撰稿時,若有引用到老師的文章內容,請記得標註書名及頁碼。

★交稿起訖時間:2025 10 1 日 到 11 30 日止

★收稿方式:請 e-mail 至:林O蘭(rainlmbow@gmail.com

擴大讀會編組第二組召集人:林O蘭   副召集人:王O偉

 

~擴大讀書會編組第二組全體組員誠摯地邀請您參與這次寫作~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10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9次)邀請函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10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9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21」《解惑集2002年擴大讀書會專題研討》

研讀內容:〈我們用運動來丰富生命的一些步履╱問答篇〉P.304P.333

〈附錄二 「觀察小朋友運動過程」的親子座談會/節錄篇〉P.344P.363

〈附錄三 關於運動議題的一些討論〉P.364P.374

時  間:2025720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45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音樂欣賞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吳OO  報告人-林O、吳OO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1.   P.307老師提到運動要注意整體的平衡、協調,我們自己該如何去注意、調整?


2.   P.311-312老師提到在帶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若能耐住性子去觀察小孩子的身體,並針

對性的去補助他,對於小孩及家長都是很大的幫助。

具體有什麼方式由淺入深去實施這件事?



3.   P.347-348文中提到小孩運動在幼稚園就可以根據不同發育程度循序漸進的開始,而像是


拍球這個動作很重要,且跟網球這種同樣用到手的運動不能相互替


代。請問各位家長在帶小孩運動時有針對拍球這個動作去練習嗎?若小孩實在做不出這個


動作又要如何去應對?


   


4.P.309-310提及慣用手是右手或左手的差異性,如果你的慣用手是右手(正手),請問你對


慣用左手者的看法如何?如果你的慣用手是左手(倒手),請問你對用右手者的看法如


何?如果你的小孩一直慣用左手的話,請問你會不會強迫他改成右手?為什麼?

     


5.   P.310你們要嘗試去理解看看,你的左手與右手有些什麼結構性/內容性/內涵性的相


同、有些什麼結構性/內容性/內涵性的不同……這個問題事實上在現有人類文明裡面也


有流露出一些,……概念的講法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有一些部分是有一些眉目可以讓你


們去思考。譬如說……這個議題在當年的討論裡,師似乎期待學員能夠再挖得深一


點,可惜隨即就被其他問題中斷了,沒有繼續探討。不知您現在對左手、右手的差異是否


有更多觀察和思考?




6.   P.312運動的時候是要培養你的肢體,還是要培養你的胸肺?是要培養你的非形色的生


命結構,還是要培養你的原神?是要培養你的腦筋,還要培養『我』?這裡面都是問


題。……你運動是為了身體的那一部分、生命的那一部分?」訴諸積極從事各類運動的靜


坐學員們,請問對於這段話你的理解為何?可否提出個人看法?




7.   P.317……我們做為人類一定要去培養圓柔的這一個層面。圓柔不只是指社會交際上、


修養上的圓柔而已,還包括生理體的所有活動都要圓柔。……」除了我們自己本身要面對


如何「圓柔」的問題之外,請問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孩子圓柔的這個層面?請分享你個人


的看法或經驗。

2025/07/04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9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8次)邀請函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9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8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21」《解惑集2002年擴大讀書會專題研討》

研讀內容:〈我們用運動來丰富生命的一些步履╱訪談篇(二)〉P.254P.303

時  間:202576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43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學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丁OO  報告人-李OO、王O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1. P.259針對學員請教老師:關於運動的種類及方式等的差別?老師也給說明:「……以理想狀態的運動或以基於生命考量的運動來講,……如果是一個健康的運動的話,能夠擁有一個好的陽光、磁、電、水、地炁、樹木、花香和景觀,還有其他的能量態――很丰富、很優質的能量態的話,那對運動者真的是一種享受,……這樣的運動會成長很多,會非常的丰富。」於此,請問各位,您目前的運動選項是什麼?而對於運動的場域,您選擇能量好的地方運動或基於個人健康條件而有特別的選擇呢?請您分享想法與經驗。


2.P.268老師在回答學員所提的「運動、技能、藝能」三者的差異問題,老師說「……這三者(運動、技能、藝能)的關係探討,對我們來講目前還不是那麼重要。……要去討論的話,就要先去討論所謂的運動的內容是什麼?……第一個,你要讓生命體進一種動態當中……,有一個更重要的是平衡。我讓我的生命體進入動態,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動態當中我一定要平衡,因為這樣才讓我的生命體能夠動,動一定要在平衡中才能動……」,文中「動一定要在平衡中才能動」針對這句話,不知各位的見解是如何?


3.P.283大多數的人在從事某一種運動超過程度後,會有大腿(膝關節以上髖關節以下部位)出現痠軟無力及支撐乏力的現象及感受;老師說大腿處有一個很大的結締組織在那裡,關於老師用「結締組織」這個概念您了解多少?至於大腿處有高度精微複雜的組織及非形色能量在那裡,這麼的重要,您是如何在訓練或提升或強化它呢?


4.P.281不同的運動方式、運動項目,所使用的力的方向、力的質地、力的量、力的性質……都會不一樣,速度還有體力、身體的方向、結構、肢體、筋骨都會不一樣,這些都是你發現你自己、探究你自己、丰富你自己的一個很好的媒介。」老師在此段所提出用不同的運動方式、運動項目……這些都是你發現你自己、探究你自己、丰富你自己的一個很好的媒介。如何發現或探究你自己?可分享您的運動經驗與想法?

2025/06/20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8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7次)邀請函

 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8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37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21」《解惑集2002

研讀內容:〈我們用運動來丰富生命的一些步履╱訪談篇(一)〉P.194P.253

時  間:2025622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22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介紹

134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梁OO  報告人-歐O、栗OO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想請問各位會友在運動當中難免會有運動傷害,那各位是如何處理的?

二、面對不愛運動的孩子,除了威逼利誘之外,身為家長還有哪些溫和又有效的方法,能讓他們逐漸培養運動習慣?當身邊的伴侶或重要朋友不愛運動,您會如何巧妙地說服他們,讓他們意識到運動的好處並願意嘗試?有什麼成功案例可以分享嗎?如何鼓勵一起找到適合彼此的運動方式?有沒有讓運動變成共同樂趣的訣竅?

三、P.237:「……運動是不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地,你都可以運動得很好這樣才對,如果是去享受運動的話,跟所謂真正的生命不得不運動的運動是兩回事哦,你們聽得懂這個意思嗎?生命的運動就是在任何時間、地點,有必要運動的時候都可以運動的很好才對。……」老師在此段所提到的「生命的運動」是什麼?生命不得不運動是什麼樣的情境?生命拳、生命舞可以算是生命的運動嗎?請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