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路讀書會第13次例會(總例會次數:第542次)邀請函
研讀書目:「建構生命社會學23」《解惑集2003年擴大讀書會專題研討》
研讀內容:〈我們生命中冷的直接經驗╱訪談篇〉P.4~57
時 間:2025年9月21日
地 點:東海大學管理學院M145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例會程序:13:15~13:30 報到及靜坐
13:30~13:45 主持人引言,生物學介紹
13:45~14:05 報告人報告
14:05~15:30 雙向交流與討論
15:30~15:40 會務報告(會長、研策、文編、行政、活動、財發)
15:40~16:00 經驗交流
本次會議:主持人-梁OO 報告人-袁OO、周OO
各位會友大家好:
有關本次討論議題,主持人、報告人對文章內容初步討論後,提出以下議題供大家進行探討:
一、冬天吃冰和夏天吃冰的感受,有哪些明顯的差異?承受冰或者消化冰或者面對冰的能力、功能、生理體系可能包括哪些?
二、在文章的P.7、8、15、16、53內文有提到關於手腳指頭在極冷的溫度氣候下,較容易凍傷。尤其是P.16、53提到,尖端性組織、結構本來就是磁、電、冷、熱運作比較激烈的地方。
大家在經驗中,是否在寒冷地區旅行,也有尖端組織凍傷的經驗,還是印象中有其它部位的深刻感受和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的。
三、老師在書中P.44提到:「所以這樣子的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產生它(耳朵)的運作比起平常來講,等於加了好幾倍或者好幾十倍的運作;而這個運作有一部分是組織就等於非換不可,又因為快速的換,所以會感覺好像是這樣子的一個(指類似燒焦現象)。尤其外面很冷,而進到裡面又是另外一個方向的運作,所以對它(耳朵)來講,那一部分是過度運作到好像是燒掉似的,是來自於組織內部的,而不是真正被冷壞掉的。」關於這段話,大家的理解為何?在寒冷或炎熱環境中,您是否觀察過耳朵與腦部的感受有何不同?對於書中提到的運作情形,可否分享類似的經驗?